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商家企业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粘虫的危害识别与防治

    信息发布者:西河北扛霸子
    2017-11-30 17:54:01   转载

    因2012年天津、河北等省份粘虫成灾,我省局部地区也有发生,加之该虫具有远距离迁飞和集中暴发为害的特点,省、市植保部门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其发生动态,根据虫情及时指导群众开展防治,为做好这项工作,现将粘虫生活习性、危害识别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:

      一、危害识别:粘虫属鳞翅目,夜蛾科,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飞特性的“暴发性”害虫,又名行军虫、剃枝虫、五色虫。主要危害麦、粟、玉米、高粱等禾本科作物,大发生也危害豆类、花生、棉花等,常将作物的叶片全部吃光,仅剩光杆,造成颗粒无收。

      成虫:体长15—17毫米,翅展36—40毫米。全体淡黄色至灰褐色,雄蛾色较深,有的个体稍显红色。前翅有两个土黄色圆斑,外侧圆斑的下方有一小白点,白点两侧各有一小黑点,翅顶角有1条深褐色斜纹。

      幼虫:幼虫头顶有八字形黑纹,头部褐色黄褐色至红褐色,2~3龄幼虫黄褐至灰褐色,或带暗红色,4龄以上的幼虫多是黑色或灰黑色。身上有五条彩色背线,所以又叫五色虫。腹足外侧有黑褐纹,气门上有明显的白线。蛹红褐色。

      卵:馒头形稍带光泽,初产时白色,颜色逐渐加深,将近孵化时黑色。

      蛹:体长19毫米,红褐色。

      二、生活习性:我市年发生3-4代,越冬代成虫出现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,以幼虫危害为主。食量随龄数增加而剧增。第一代幼虫与5月中下旬进入暴食期,第二代幼虫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危害,第三代幼虫于8月危害。成虫昼伏夜出,傍晚活动最盛,雌蛾喜欢在生长茂密、湿度大、枯心苗多的地块和未展开的叶尖、折缝内产卵。幼虫夜间取食,能成群迁移危害,有假死性,喜潮湿多雨天气,尤其初龄幼虫,怕干燥和高温。作物长势好,低洼杂草多的地块发生较重。

      三、防治方法:严把“三关”,即捕蛾于产卵前,灭卵于孵化前,药剂防治于3龄前

      (1)成虫发生期:利用频振式杀虫灯、黑光灯、糖醋液等诱杀成虫。糖醋酒液配比糖︰醋︰酒︰水=3︰4︰1︰2,调匀后加少量杀虫剂,2--3亩放一盆,盆高出作物约30厘米,诱剂深保持约3厘米,每天早晨取出蛾子,白天将盆盖好,傍晚开盖。5--7 天换诱剂1次,连续2--3周。

      (2)成虫产卵期:从产卵初期开始到产卵盛末期止,在田间插立小草把,草把应稍高出作物,每亩约10个,每2天更换一次,把旧的带卵草把焚毁。

      (3)幼虫发生期:3龄前用25%灭幼脲3号悬浮液1500倍液,或4.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、80%敌敌畏1000倍、50%辛硫磷1000--1500倍、20%杀灭菊酯3000倍液进行喷雾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